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归公 (第15/17页)
国利民的好事,仆赞赏还来不及,只是有一事有些不明,还请次辅赐教,此事不知又与漕丁们何干?” 林延潮笑道:“此中关系就大了去,沈阁老想必听过四石粮完一石漕粮之说。这漕运衙门要补足漕额,若不在成色有所短缺,或者提前漕期,唯有一个办法。” “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旦漕运衙门逼急了这些漕丁,弄得他们家破人亡,不说仆于心不忍,于河漕长久之计也未必是好事。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沿河的那些地方衙门松一松。” “比如这漕船上的种种陋规,这过坝之费,投文之费,作保之费,让那些地方官员从十文少收作九文八文,如此运河上这十几万漕丁们也可以为朝廷效死了。” 沈一贯摇了摇头道:“这些漕丁每年修船造船向朝廷要钱,这开拨之前还要向朝廷拿一笔安家费,漕运时又向地方多收两三成耗米。兼之平日里有朝廷养着,用时又要这个要那个。朝廷对他们实在已是仁至义尽,眼下居然还敢与朝廷谈判,此风万万不可助长啊!” 林延潮道:“沈相公,朝廷确实有体恤漕丁之意,但为何漕丁却年年逃亡,以至于到了雇佣民船运输漕粮的地步?” 沈一贯闻言一阵沉默:“此中道理,一时难以辩明,仆只是怕以后酿成大患。” 林延潮心道,什么是这些道理难以辨明,分明是李三才投向了沈一贯,在自己与他之间两头下注。 林延潮,沈一贯二人心照不宣。 林延潮道:“这新币在地方受阻,圣上要我们十日内拿出一个办法来,你看如何?” 沈***:“地方有司阴阻,就必须严明律法,严惩几个以儆效尤。” 林延潮道:“法令虽明,奈何人心不服。仆主张火耗归公,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