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难自矜_第一百二十九回 大结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回 大结局下 (第9/14页)

向南扩张,只是把指向了准噶尔的土地,企图以此打开缺口,进入西北地区。

    尤其是这几年,俄国南侵的势头咄咄逼人,先是溯叶尼塞河进入准噶尔吉尔吉斯辖地,尔后又深入到毕雅河和哈屯河之间的准噶尔人牧地,并在那里建立要塞。

    策妄阿拉布坦执政初年,其统治地位尚不稳固,对俄国不能同时进行有效的对抗。为此作了暂时的妥协,把部分吉尔吉斯人移居到伊塞克湖周围,但是俄国在毕雅河和哈屯河筑造要塞一事,激怒了他,他立即派人捣毁了新筑的要塞,袭击了他们的侵略据点,并到准噶尔辖区巴拉宾斯克征收实物税。

    可见,他并不愿意准噶尔的土地受到沙俄蚕食,不愿臣服俄国。

    这一点对胤禟来说至关重要。

    策妄阿拉布坦执和他手下的蒙古勇士骁勇善战,但论威力,简陋的刀剑弓矛远不及火器。

    胤禟从宫中做事的葡萄牙传教士穆景远那里得知,阿拉伯人从蒙古人手里学会了火器和火药制造的技术后,将它们传播到了西方。从此欧洲各国陆续出现了各类火炮用于军事目的,因欧洲各国堡垒林立,火炮被迅速用于攻击敌人的城堡,以便将城墙击毁。因此火器越做越大,威力也越来越强。

    相比之下,元朝灭亡实在太快,明朝建立以后,缺少战争需求,火器的运用远不及西方国家。

    得益于自汉代以来的铸造技术,明朝并不缺乏制造巨炮的技术。

    且对付蒙古骑兵之时,火器的主要用途在于如何狙击来去迅速的蒙古骑兵,而不是拿着巨炮攻城。故使用较多的是火铳。

    火铳形体和口径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