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八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八十五) (第1/9页)

    卷七:发现《周易》写作特色

    第一章:《周易》是部诗化的政治哲学

    原创《周易》是诗性思维下产生的属人类文明史中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学。《周易》作者受其西周中早期之前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

    《周易》一书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哲学,无疑是一部诗化的哲学。

    《周易》政治哲学所体现的诗性智慧特点,不仅体现在以比喻为代表的表现手法上,而且《周易》的文体形式上还表现在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既《周易》即是诗性的,又是诗体的。

    我们且看《周易》一书的如“诗”形式和诗歌语言。若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特征的是非“判词”去掉。《周易》每篇就如同《诗》里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诗歌语言。

    我们知道《诗》里的诗歌,占绝对数量的是四言一句的格式,但也有例外。《诗》里有极少数诗歌同时出现“三言、四言、五言”句子;或“六言、七言”的组合;或“三言、四言、六言”组合;当然《诗》里的诗歌里也出现有“二言”和“八言”的句子,不过这些杂言诗或类同于散文体的“诗”毕竟很少。

    而《周易》一书里的文句也多是“四言句子”。

    如《周易·乾》篇,若去掉推理判定是非的“判词”(我们给《周易》里出现的“吉、凶、吝、咎”等词称判词,以判定所论事物是、否、对、错程度之分),无疑就是一首四言诗:

    “元亨利贞

    潜龙勿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