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65章 历史的车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历史的车轮 (第3/4页)

揍出来。

    等他们再开发出射程达500米远的改进型八九式掷弹筒,刘浪觉得自己说不定连射程达800米的狙击枪都搞出来了。

    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浪不信自己这个多了八十多年未来经验的共和国最强尖兵对付不了他们,搞不来飞机大炮,轻武器方面,一贯注重节约连四个轮儿的小汽车都想办法造到一吨以下的小日本还真不是个。

    像这样一搞,这四十万发子弹,也不过堪堪够一个半月使用。好在机械厂熟铜的储存量少,但钢材还不少,再不惜成本加工三个月,应该还能有六十万发子弹的产出,稍微节约点儿,基本够用了。

    正如同刘浪所说的,日寇老兵四百米外能一枪爆头的精准射击是用子弹喂出来的,那他刘浪就让他的士兵在子弹里游出来。

    这对于每年射击量不过百发,战时最精锐的中央军甲种师子弹带里最多也不过百发的的国军来说,简直就是恐怖的天量。若不是在独立团,终其一生,他们有可能都射不出如此之多的子弹。套用俞献诚的一句话:这样的训练量,就算是头猪,也能在三个月后端着汉阳造一枪打中百米外的狼。

    子弹这个大问题已经解决了,MG42那挺本应该在十年后才正式列装德国军队的大杀器也正在紧密锣鼓的设计零件中,虽然格鲁诺夫设计的那台金属冲压机床很简陋,但一旦研制成功,月产个七八挺机枪还是不成问题的。

    MG42的设计制造刘浪目前还只敢交给格鲁诺夫这个日耳曼人来做,别说其他工人参与,甚至独立团其他高层都不知道有这样一款机枪的存在。刘浪的目的很简单,在长城抗战以前,最大程度的保密。

    刘浪深知日本在中国间谍的厉害,据史料记载,日本从这个世纪初开始就对他们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