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65章 历史的车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历史的车轮 (第2/4页)

造的枪声,刘浪知道,现在很多人应该在进行打靶射击训练。

    有了他钢壳子弹的创意,充实了本地工人的青龙机械厂日夜开工,人歇机械不歇,一个月下来,也才完成了四十万发子弹的一半订单二十万发,足足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加上先前杜月笙送的十万发和从师部领取的十万发,刘浪手里有了四十万发步机枪子弹。

    不过,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别看四十万发子弹看起来很多,但在刘浪夸张的射击训练计划中,要求每名士兵每天要用卧姿、立姿、跪姿、冲刺中射击四种方式射击40发,2200名士兵每天仅训练所需子弹就达近九千发,而这样的射击训练,更是令人恐怖的达到三个月。

    这还不算其他的损耗,比如像莫小猫这样的变态,每天的训练量被刘浪规定为200发,是其他普通士兵的五倍。而且这样的士兵绝不止莫小猫一个,凡是发现有一定射击天赋的士兵,都将会被射击训练教官一一挑选出来,进行特殊训练,他们以后就是各班的精准射手,负责狙杀日寇的掷弹筒兵,这也是刘浪想出来的对付日军掷弹筒的一招。

    连排级火力全靠轻重机枪来维系,但日军每个小队配备的两具掷弹筒对这些火力点威胁巨大。不过日军现在装备的大正十年掷弹筒也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射程不远,不过区区200米不到,想要发射掷弹筒对火力点进行打击,他们就必须进入步枪的射程。

    曾经的时空中,无论是国军还是红色部队,都在掷弹筒的威力下吃过大亏,之所以拿他们没办法,就是因为训练量的问题,射击精准的兵士太少,对掷弹筒兵形成不了足够的威胁。

    在刘浪的计划中,每班有两名类似于日后狙击手存在的精准射手,就能让日军掷弹筒小组的屎都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