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四七章 徂徕之春(一) (第5/10页)
一旦这三个常设师团完成攻占徐州任务、调离山东战场,山东日军力量就会大大减弱。仅凭第二军和铁路守备部队、驻青岛海军陆战队这点守备兵力,撒在偌大个山东就象撒了点胡椒面一样。而我军,全师十万精锐云集山东,无论是质还是量,都高于日军守备部队。一旦我军主力大规模动手,那就要一战定山东,彻底摧毁日军在山东的势力。因此,选择动手的时机很关键,必须是在我军根据地建设初见成效、日军主力离开山东的情况下才行。动手早了,容易成为日军重兵集团的攻击重点,影响根据地发展;动手晚了,起不到挽救战局的作用。而且,在山东全面打响后,就要考虑如何应对日军主力疯狂反扑的问题,到时候必须抽出所有主力用于野战,而抽出主力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地方部队,承担起根据地的警备任务。 道理说的很清楚了,但刘一民还不放心,给各旅提出了明确任务指标,那就是哪个旅先建起了根据地的独立旅和各县、区武装,能够担任地方守备任务,主力才能承担野战任务。 这个指示电的精神很明确,就是悄悄发展力量,待机而动。 春天的早晨,徂徕山区的空气分外清新,微风吹过,花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一大早,刘一民就拉着罗荣桓和黎玉到了村外的一块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 刘一民原来对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窍不通,不过他知道许多他原来时空农业生产的情况,在陕西搞屯垦的时候经常下部队,把自己的知识和战士们的劳作一印证,还能提出一些让战士们惊奇的新招。 这个时候春暖花开,麦田里绿意盎然,刘一民自觉得心神俱醉,站在田边目光闪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