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科举出仕(士) 第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56节 (第2/7页)

 抛开贞文帝可能不喜欢的因素之外,黎池本身也已经不能这样做了。

    参加科举以来,黎池的策问文章都是走的语言精炼、观点精辟的务实风格。

    甚至府试时,他的那篇‘因地制宜‘就已经入了贞文帝的耳,现在大燕四地边陲就正在实施这个政策思想。这个政策实施后,真实的情况如何并不知道,黎池也没亲眼去瞧过,只是据说效果显著。

    之后的院试、乡试和会试,黎池的策问文章也都贯彻了他的务实风格,文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有可行性的对策措施。

    若是现在殿试,黎池陡然换了风格,去写词藻华丽、没实质内容的歌功颂德的文章……那他‘务实君子’的人设也就完全崩了

    而且,如果连‘连中五元‘的他,都去写中庸文章了……要是惹得贞文帝一个暴怒,到时他别说什么状元、什么六元及第,或许降到同进士行列都有可能。

    所以,殿试的这道‘储君三问‘试题,其他人都能以中庸文章作答,就他黎池不能!

    黎池必须要写有些干货的文章。

    ……

    黎池决定了写有干货的文章,却还不敢动笔,就连草稿都不敢打。万一草稿时有什么不当言语,到时落入某些人手中,就又是一桩事。

    毕竟储君这个话题,实在太敏感。

    黎池准备先在心里有个腹稿之后,再去打草稿列大纲和细纲。

    第一问,何人可为储君?

    当然不是让考生指出具体某个皇子来,说他可为储君。

    这个问题换个问法,就是什么样的人堪为储君。

    自古立储君,有‘立嫡‘、‘立长‘和‘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