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假议和,真备战 (第2/5页)
他一看到圣旨,便已经大抵明白了事情的前后因果,以及崇祯皇帝心中的小九九。 要知道,淮河南岸的这场胜利,对于明军,对于颓靡已久的大明王朝来说,都意义重大,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死要面子的崇祯更不可能真的同意议和,最多就是“假议和,真备战”。 但多铎那边是怎么想的,朱慈烺就不是那么确定了。毕竟在他的蝴蝶翅膀煽动下,历史的车轮已经扭转了方向,接下来会驶向何方,他也只能是谨慎判断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留个清军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清军的胆气如何,湖广那边的李自成如何,这一次会不会还死在九宫山,乃至于全国的局势如何,北面的漠南蒙古,外藩蒙古会不会趁着清军主力被拖在黄淮-湖广一线,趁虚而入,都将影响着清军的行动。 “殿下,绝不可和清军议和,这极有可能是清军拖延时间,从容撤退的计策,亦或者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想要借着议和,掩饰他们的军事行动。若是轻信了酋王的话,到时恐怕就是猝不及防了。”张煌言对于议和,是旗帜鲜明地反对的。 “末将也觉得不可议和,否则对于北地那千百万仍旧心系大明的百姓而言,将是沉重的打击,对于我军将士的军心士气,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秦凯也在一旁赞同道,他和张煌言如今很合得来,已经不嫌弃对方啰嗦了。 “不过,若是鞑子真的要议和,末将觉得也未尝不可,如今鞑子的实力仍旧十分强悍,硬拼的话,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郑成功沉了沉声,然后又继续说道: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m. “但若是能再缓个一年半载,殿下再练出三五万强军,稳住湖广云贵两个支点,第二年清军再来的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