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8章 孙传庭上书 (第1/4页)
李晟心中深知,在原本的历史上,江南逋赋这一问题终明一代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到了万历年间,甚至出现了的派遣矿税监去江南征税的特殊情况,由此也可以说明当时的万历皇帝已经没有更好的合理手段去应对逋赋问题。 所谓的矿税,其实就是万历皇帝派遣身边的太监去全国各地征税,他们并不懂所谓的开矿,而是去寻找当地的富庶人家,随口指称其家地下有矿脉或者是家祖坟下有矿,以此来胁迫对方交钱免灾。 实际上,在李晟看来,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当时大明朝的财政已经趋近于崩溃,收入结构极度依靠田赋,却无力征收商业税,而矿税的出现固然存在许多弊病,但是也是对前期商业税不足的匡正,若非矿税聚敛的巨额财富,大明朝恐怕会更早完蛋。 当然,李晟也并不认为这种方式是正确的,因为它是通过内臣来进行征收,往往会受到大臣和百姓的反对,产生大量的抵触情绪,进一步激化了矛盾,而且这种法子也是对大明朝财政体系的侵掠,在这一过程中也深深得罪了江南的士绅群体,出现了更加深远的危害。 不过万历年间的矿税监也并非是大明针对江南逋赋问题最后一次努力,实际上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户部尚书毕自严对江南也对江南逋赋问题进行了一番尝试。 毕自严乃万历二十年的进士,算得上真正的老资格官僚,他十分善于治理赋税,因此也在崇祯元年被启用,官拜户部尚书,而他在商人之后,便开始了‘核逋赋,督屯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