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_第362章 眼界的重要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2章 眼界的重要性 (第4/4页)

明当前的局势。”胡惟庸道,“建设新天下,需要的不是粮食木材石材人力什么的吗?”

    “金银又不能当吃,又不能当穿的。”

    “你没有上过先生的课,当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朱棣道,“就连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的时候,金银都是硬通货。”

    “只要在人们可以生存的地方,金银就是最重要的东西,除非是在荒芜的沙漠之中。”

    “现在大明的海外贸易已经开展起来,有了金银,就可以从海外买到粮食,等基础物资。”

    “原来如此!”胡惟庸道,“如果没有秦先生建议的大兴商贸,大力开拓海外贸易,就算金银再多,对大明也没有实际用处。”

    “由此也可以见到,商贸对王朝的重要性。”

    “以前的王朝大多数都重农抑商,严令禁止海外贸易,的确是鼠目寸光。”

    “以前的王朝重农抑商,是因为和外界交流少了。”朱棣道。

    人群几乎已经忘了,在秦宇来之前,朱元璋也是重农抑商,打击海外贸易的。

    “宋大人,金银每年的产量,能不能提高一点?如今的大明,急需要大量银子运回去。”朱棣转头向‘炼银使’宋文康问道。

    “不可能了。”宋文康道,“年产一万公斤金,六万公斤银,已经是银矿的极限。我们目前用的炼银方法,叫做灰吹法。是将银矿和铅矿融化,然后在熔炉里摊开,高温加热,从而获得白银。灰吹法的炼金,炼银极限,就是年产一万公斤金六万公斤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