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1988_第141章 爱晴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1章 爱晴柔 (第2/7页)

的消费在30-100元。25%的消费者月消费低于30元。

    如果工资不高的话,每个月的这笔固定支出,的确算得上心痛了。

    而在1988年,这笔卫生巾的支出,对普通家庭来说,就显得更加明显和巨大。

    尤其是一个家庭有几个女同志的,每个月的卫生巾开销,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像王林家里,他都是给李文秀买的卫生巾,李文娟也是用她姐的,两个女人用,每个月就得买好几块钱的卫生巾了。

    每个月几块钱的支出,对王林来说无所谓,但对一般家庭来说,就是一个月的rou钱了。

    孙小蝶在乡下时,从来没用过卫生巾,来城里打工才用上了月经带,至今也不敢买卫生巾用。

    因此,国内的现状就是,卫生巾的用户群体的确是知识女性。

    知识女性更懂得呵护自己,收入也高,有能力为自己的健康买单。

    王林给自己的卫生巾品牌,取了一个看似高雅的名字,其实又十分的接地气,因为“爱晴柔”这个词,就像唐诗宋词一样,刻在了知识女性的灵魂里。

    为什么卫生巾品牌,就不能取一个雅一点的名字?

    知识女性出门买卫生巾时,非得面对一堆露骨、低俗的品牌?

    品牌取名是一门大学问。

    洋品牌进入我国时,都很注重译名的翻译。

    可口可乐1927年就进入了我国,当时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这么奇怪的名字,你会买来喝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于是,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

    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