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4 帝王心思 (第2/5页)
起。人才分布的格局,也确实是南多北少,南重北轻。 这不是好现象,这也是朱允煐一门心思搞出来南北榜的原因。 这一科给了南方士子九十人的名额,北方士子三十人的名额。看似是对北方读书人极度不公平,但是如果让他们凭借着真材实料来,大明的这些北方士子很有可能一个中进士的都没有。 老朱闲不住,带着小小朱来到了武英殿,“英儿,你这可不成啊,你皇帝!” 朱允煐就愣了一下,十分不解。 看到孙儿傻乎乎的样子,老朱气道,“你不就是想要打压一下衍圣公吗?!这好办啊,北方士子没有闹事,你就推一把。南方的士子要是跟着闹起来,咱就给事情闹的天下皆知。” “这么办成吗?”朱允煐笑着站起身,扶着老朱坐下,“这也太不体面了!” 老朱满不在乎,是真心不在乎,“要咱说,小心点就成,让锦衣卫去煽风点火就好。就算有人察觉了,咱就是不认,他们能这么着?!” “是这个道理,这些读书人太老实了。”朱允煐都有些恨铁不成钢了,没好气的说道,“忙着去拜乡党、送名录、文章,怎么就没看到咱都公布了这一次会试只取一百二十人?!北方士子只有三十人,他们早该闹起来了!” 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朱允煐还是比较谨慎的。准备取一百二十贡生,这也就是进士。至于副榜,可以去国子监,这算得一个出身,只是比起很多读书人的追求,还是有些差距的。 锦衣卫指挥使宋忠来了,这个家伙的名字有点晦气。只不过对于谐音梗,朱允煐也就认了。爹娘给的名字,他也就不好改了。至于王承恩,那是特殊情况,他毕竟是依附于朱允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