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_第269章 皋陶苗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皋陶苗裔 (第2/4页)

忌立马拍板道:“日后,我大吴的都城,就命名为‘金陵’!”

    ……

    吴、徐、钟吾三国在金陵之会后,就开始调兵遣将。

    公元前509年,即吴王庆忌五年冬,十一月,吴国对楚国宣战,并发布《讨楚檄文》,声讨楚国的种种罪行,打着为蔡侯伸张正义的旗号,出兵伐楚。

    庆忌御驾亲征,起水陆大军五万,其中包括钟吾国、徐国的一万士卒,以及盗跖麾下的六千多贼众,浩浩荡荡的在鸩兹聚集。

    中军大帐内,庆忌召集众将议事。

    治粟内史范蠡、廷尉伍子胥、右丞相计然,将军黑夫、孟贲、熊子丹、公孙雄、胥门巢等人都站在左右两侧,等着庆忌发号施令。

    一张标注清晰的地图,放置在地板上。

    伍子胥禀告道:“大王,楚军在长岸,驻扎有军队三万余人,将军是叶邑大夫沈诸梁,副将申包胥,不容小觑。”

    “欲取江西之地,臣以为我军当先破长岸,击败楚军主力,然后方可逐一夺下巢、钟离、昭关及舒地!”

    伍子胥的这一方略,看起来是没毛病的,中规中矩,稳扎稳打。

    但,庆忌总觉着不大可行。

    沉吟片刻后,庆忌缓声道:“长岸,历来为吴楚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是一座坚固的军事重镇。”

    “楚国守军三万余人,我吴师纵然有投石机之犀利,短时间内可破长岸,恐怕也不妥。战事一旦陷入僵持,将对我吴军大为不利。”

    庆忌将直鞭指在地图上的舒地,以及大江边上的鹊邑,道:“寡人之意,先易后难,我吴军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