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吴霸春秋_第292章 此子类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2章 此子类我 (第2/4页)

成为这一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是诸侯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国对弱国实现有效控制的特殊方式。

    质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战争的破坏性。

    交质以调和双方关系为出发点,以互信互惠为保障,以诸侯国国君的至亲或重臣为媒介,以实现弱国对强国的臣服为目标。

    弱国为了保全自己,以“太子”为质获取强国政治“援助”的现象大量出现。

    最初的互遣质子,发生在东周王室和郑国之间。

    周王室遭逢巨变不得不依靠郑、晋等诸侯国的辅弼,郑武公和郑庄公因有功于周室,相继成为平王的卿士,权势日隆。

    鉴于郑庄公的强势,周王“贰于虢”,想通过任命虢成为卿士来制衡郑庄公的权势。

    于是周平王送太子狐入郑国为质子,郑庄公也送世子忽入洛邑为质子。

    但,事与愿违。

    周王室希望通过交质的方式来缓和本已紧张的周郑局势,通过交质的方式来重新确认周郑之间的君臣关系,以此保证郑国对周的辅弼,对新君的支持。

    然而,新即位的桓王没有继续隐忍,“周人遂成平王本意”,将政事交予了号公,周郑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了。

    之后,周王率领陈、蔡、虢、卫诸国伐郑,“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从此周王室更加衰落。

    因此,在存在重大利益关系的政治斗争中,通过交质的方式来稳固或确认君臣关系都是不现实的。

    不论是松散的臣属关系还是明确的君臣关系,在利害关系面前都会经不起考验而使彼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