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_第82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21章 (第1/3页)

    事实上自朱元璋之后,大朝议政这种极其低效的施政模式,就被后来的皇帝所抛弃了。明英宗以后,皇帝都嫌天天上早朝太累,于是就改为通过批阅奏章来处理各类事务,早朝只是偶尔举行。更狠的还有嘉靖和万历,二十多年都没上过早朝。

    崇祯皇帝虽说是劳模,但他也没有把全京城的公务员拘在紫禁城不去干实事的习惯。所以很快,实质上也已经沦为仪式的常朝,下朝了。

    下朝后,随着密密麻麻的低品官员散去,明帝国真正的中央政务决断系统这才开始了运转:由皇帝,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少数官员组成的小朝会。

    今天的小朝会,与会者比较齐全,基本上在京二品以上大佬都有到场,甚至还来了两三位勋贵老臣——虽说勋贵从不发言,但是人家要旁听的话,皇帝和学士也不能把人家给推出去是吧。

    小朝会开始后,君臣之间先说了几件闲散政务垫场。这之后,便是今天的重头戏:处理广东方面发来的奏折。

    这里所说的奏折,内容自然是上个月有关澳门“冲突”的文件了。

    其实从冲突发生的当天起,就陆续有广东方面的官员往朝廷写奏章。再往后,两广总督衙门,地方衙门,乃至广东各地官员,锦衣卫,甚至地方缙绅,退休官员等等都有给朝廷通气的。所以从4月上旬到现在,朝廷正经是收到了不少奏章,也对澳门事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然而在这件事上最最关键的彰潮总兵衙门,却是直到5月中旬,才将奏折发送到了京城。也就是说,忠勇伯曹川,是在4月底或者5月初,战争结束将近一星期后,才慢吞吞走普通驿路,给朝廷发了奏章。

    朝廷方面收到奏章后,自然是要仔细研读外加细细品味的:其余各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