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_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4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1982开始的赶山生涯 第422节 (第6/7页)

摆放东西的仓房以及人员住宿的屋子建起来,还有大雁养殖场的仓房设施建造起来后,就开始着手自己獐子养殖场的建造。

    至此,吕律也稍稍松了口气。

    管护的面积不小,在几人的带动下,加之每个月按时发放工资,有六个民兵兄弟也参与进来,成为常驻的职工,大伙表现得都很积极实在。

    这可比他们去林场或是农场打临工强太多。

    时间一转眼,到了六月中旬,鹿场的设施已经建好,吕律就在鹿场建好的那一天,将梁康波等人叫到草甸子,把自己鹿场的十八只鹿关鹿舍里,捕捉后装车,送往鹿场放养。

    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人手将鹿群赶回鹿舍,配合上煮半熟的苞米饲料和鹿场这片唯一的水源地,这些本就已经不太惧怕人的鹿群,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习惯早上开始进山采食,晚上回到鹿舍吃料喝水的习惯。

    而林蛙也已经完成变态,纷纷进了山里。

    为此,又特意组织人手,在烂泥沟两侧山坡上,设置了上百个枯枝烂叶的堆放点,以这些东西腐烂,吸引更多昆虫的到来。

    无论是梅花鹿还是黑蜂蜂群,这些都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折算,算作是吕律的投入。

    反倒是吕律,原本打算这个时候领着几人专门去捉几天梅花鹿,还有去燕窝岛去捡拾大雁蛋,打水狗子的事情,不得不暂时放下。

    陈秀玉已经临近预产期,他把田地间的活计、林蛙养殖场和鹿场的管护全交给了张韶峰、梁康波等人来经管着,他自己则是每日陪着陈秀玉。

    别看人手不少,但每人一个月的四十来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一个人也就四百多块的样子,别说还有张韶峰、梁康波等人分摊一部分,在将仓房里积蓄的那些皮毛、熊胆、獾油等东西处理,加上积蓄,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