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_第17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 (第2/3页)

,自然谁也不敢在此时站出来蹦跶。

    河北都转运使、名臣吕颐浩荐拔为大相公,加封为太师。

    吴敏复入朝,李纲辅之。

    张叔夜荐拔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掌控京营禁军。

    晋老将种师道为晋国公、总制西军,加封检校少保、怀德军节度使、河东河北制置使,三路宣抚使,总镇西北。

    补了童贯的空缺,权重甚于童贯。

    在被荐拔和破格提拔的大名单上,还有赵鼎、陈规等无名之辈,以及西军中的韩世忠、吴玠等中下将官。

    上述是王霖给赵佶的建议。

    如此一来,虽然六贼党羽依旧充斥朝堂,但大权却落入了吕颐浩这些人手中,所谓不破不立,只要皇帝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朝政会渐渐扭转过来,渐渐荡涤和实现“去蔡京化”。

    而禁军的掌控权直接交给了赵佶最信任的张叔夜。

    最重要的西军则由老种相公把控,这位老将军年纪虽大,但能力非常强,在军中威望也高,他坐镇西北,大宋暂时可以安稳一段时间了。

    待大局逐渐平定下来,就是跟蔡党算总账的时候了。

    蔡攸等人保持着沉默。

    皇帝在他老子刚死就将空出来的岗位给了吕颐浩这些并不起眼的人,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皇帝要做什么,但此刻也只能认了。

    否则一旦激怒赵佶,那就是不管不顾、鱼死网破。

    朝廷瘫痪就瘫痪了,反正大宋这个朝廷也烂透了。

    还有悲催的越王赵偲。

    赵偲被罢王位,贬谪出京,流放岭南。

    大朝会依次进行,因为蔡党失去了靠山而不再集体捣乱,议事秩序倒是井然。

    一切都在按照皇帝预设的方向发展,赵佶心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