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百八十二 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5/6页)
寿春散居。再候调遣。 袁术已经平定,庐江、汝南、南阳、淮南等四郡及下辖八十多座县城已经被悉数掌握在了手中。是时候该班师回金陵。然后整顿地方,让士卒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随着地盘的扩大。刘辩发现,之前的任命方法现在已经不行了,必须做出改变。 之前刘辩所任命的各地太守,譬如建业太守狄仁杰,吴郡太守鲁肃,会稽太守顾雍、汝南太守荀彧,这些人都是可以担任宰相,治理一个国家的大才。随着地盘的扩大,治下郡国的增加,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安排这样的贤才,所以必须设置一个高于太守的职位,统一管辖地方,那样太守就可以安排一些政治能力稍微差一些的人担任。 按照汉室制度,在太守、国相上面的是刺史、州牧一级,但刘辩认为州牧、刺史的权力太大,从今以后必须逐步废除。其次,这四郡分别隶属豫州、荆州、扬州,也无法设置刺史,总不能再另外设立一个州吧? 书房内的灯火通明,刘辩一整个夜晚都在考虑人事安排。 思考了大半夜,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设立江北巡抚使一职,由荀彧担任,持节总督江北四郡的地方政务。 节是皇帝的御赐信物,相当于后世的“尚方宝剑”,如同天子亲临,有权先斩后奏。能够得到这样的任命,那是莫大的荣幸,对于地方官吏也可以形成极大的震慑。 这个年代,皇帝任命的地方大员有三种:一种是持节、一种是假节、一种是使持节。 持节者,平日里有权斩杀无官位之人,若是到了战时,权力还可以提升一些,有权直接斩杀俸禄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也就是除了地方最高的享受两千石俸禄的太守及国相之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