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式大明宝钞 (第1/6页)
齐泰被贬离京师,拉开了开封府案追责的序幕。 朝堂倾轧,演为常态。 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清尚未返京,关于其弹劾已有十余份之多,练子宁迫于压力,上书请罪。 与此同时,吏部考功司全面整顿,一干令史、书令史与掌固被踢出吏部,或免官返乡,或发落地方。 都察院中,凡经开封府而未曾揭其问题者,一律摘掉官帽官服,回家为农业发挥余热。 武英殿。 朱允炆召解缙、张紞,询问道:“吏部尚书不可长期缺失,你们认为谁主吏部最为合适?” 解缙、张紞听闻朱允炆此话,两人对视一眼,便知事情有变。 按正常情况,尚书一职缺失,侍郎递补,眼下接替齐泰的,应是吏部左侍郎卢义。 可皇上既然询问了,那自然是不看好卢义,若是再推荐卢义,那就说明自己脑袋不好使,听不懂皇上的话。 张紞谨慎地回道:“皇上,按朝廷规制,应是卢义接任吏部尚书,然卢义能力稍欠,难控大局,实是不宜,臣举荐吏部右侍郎毛泰亨。” 解缙反对道:“毛泰亨缺乏心胸,目光狭隘,不是吏部长官合适人选。” 朱允炆也有些犯难。 在六部之中,吏部地位可谓最高,有天官、冢宰、太宰之称,手握全国官吏升迁任免之权。 吏部尚书人选,直接关系着朝廷内外用人问题,即要清明正直,又要胸怀开阔,能力不凡,卢义与毛泰亨,都非良选。 “皇上,臣举荐一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