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战略:清江造船厂 (第1/6页)
朱允炆也考虑过制造铁船的可行性问题,后世有机器挖矿,有高炉冶炼,有电焊加工,可这是在古代,纯人工时代,真的能制造出铁船吗? 答案是: 能! 任何人都不应该小瞧中国人的智慧与能力,在一穷二白的年代,在算盘的声音里,在金银滩猎猎的寒风中,在日以继夜的钻研中,在罗布泊的惊雷中,明明白白,堂堂正正的证明了一点: 中国人是有智慧,有能力解决一切难题的! 后世人如此,大明的大国工匠们,不应该也是如此吗? 没有机器挖矿,那咱就用人挖,没有高炉冶炼,那就用矮炉,没有电焊,那就用锤子敲,铁壶都能包出来不漏水,船你们包不出来? 在朱允炆看来,铁船制造最大的难题,还不是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而是动力问题。 一般铁船还好,没有风的时候划桨也还能跑跑,但如果是大铁船,没有风怎么跑? 宝船有长橹,拼了力气吆喝吆喝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可大铁船自重更重,吃水更深,把长橹挥断了,也未必能提供多少动力啊…… 说到底,铁船还是需要配蒸汽机才合适。 看来需要在国子监专门开设一个蒸汽动力学专业,总靠人力也不是个办法…… “皇上,我们输了。” 梁尚才、王二等人低头,一脸愧疚。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来,摆手道:“输赢并不是结果,明白问题,找准方向才是结果。古人有曹冲称象之典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