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二百八十五章 皇家中央钱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皇家中央钱庄 (第1/6页)

    财政是一个国家的支柱,若是支柱倒了,国家这座宫殿基本也就完了。

    对于财政问题,古人是有着深刻认识的,只不过大家多是儒家弟子,文人嘛,都要脸,总把钱财、利润挂在嘴边,那和商人那种没品的人有啥区别?

    就因为文人好面子,害了无数人。

    一个受害者,就是朱允炆。

    朱允炆想要当一个明君,cao控好大明这艘巨舟,但也清楚,每一项政策的推出,都必须有其根源与依据,必须符合当下国情。

    老马主义最精髓的四个字,不就是实事求是?

    《资本论》没看懂不要紧,这四个字学会了就行,帝王嘛,不可能事事躬亲,顶层设计就好,具体执行与完善,还是要靠官吏。

    为了这些官吏能整明白,朱允炆想看看前面各个朝代的古书,准备以古为鉴,推行新的财政观。

    可谁知历史上的各位兄弟,都耻于言利,羞于提及,导致财政管理方面的学说只是“只言片语”,鲜有专门论述财政的言论。

    也不是没人专门说过这个问题,历史上第一个大声喊出理财的家伙,是“佛菩萨也劝他不转”的拗相公王安石,这个宋代猛人认为经济出了问题,那是“理财未得其道”,并公开宣扬,不理财,无以成“圣君贤臣”。

    朱允炆深入研究过王安石的“不加赋而国用足”,不得不说,这个不洗澡,浑身都是虱子的家伙有着极为超前的眼光,他要生在后世,绝对有用武之地。

    不加赋而国用足,不是一句虚妄之言,它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