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九章 王绥个大忽悠(二更) (第1/6页)
绥者,安抚,平定也。 王绥目光坚定,毫不畏惧地看着李芳远。 自己寒窗苦读十二年,终进入国子监,并在兵学院中修习三年课业,顺利肄业。兵部派自己到辽东历练,可来辽东一年多了,王绥只有一个感觉: 空虚! 辽东没有自己建功立业的战场,没有可施展谋略,筹划大局的舞台。 没错,招抚女真是朝廷大事,但这件事不需要自己参与其中,更没有发挥才华智慧的机会。朝廷招抚各部女真,天才地将援助、置卫所、设驻军三者绑在一起,这让王绥极是佩服,对招抚女真之事给出了十二字判断: 难度不大,进度不快,植根深远。 因为女真部落分散,实力羸弱,人口也少,并没大的族群,这就决定了面对朝廷招抚时,各部女真反抗的能力有限,无论挣扎多久,观望多久,都会选择臣服。 王绥很清楚,招抚女真是一件繁琐却没多少难度的事,也是一件无法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事,按部就班去做,逐步拆解,分化,想要出政绩跻身朝堂,没个五年乃至十年根本不行。 寻常路,漫漫。 非常路,冒险。 现在,自己就是在冒险,赌上自己的前途。 成,则居功。 败,则身死。 王绥回忆起国子监兵学院的教导,燕王说过,最上乘的兵法就是出击;古朴说过,生活处处可见兵法;张辅也曾讲过课,说兵法就是不择手段干死他们。但这些,都没有朱允炆讲述的令人深刻,朱允炆说,最上乘的兵法就是没有兵法。 当然,朱允炆并不是教导兵学院的学生不修习课业,而是主张“此心不动,随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