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出名要趁早_13.这么小就有吻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3.这么小就有吻戏? (第4/4页)

典款,当真是数量与质量并重,90年代最卖座导演绝非浪得虚名。

    两年拍了整整16部电影,而且还不乏有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名篇,只能说王京那是真的牛比,要知道绝大多数国内导演甚至这辈子都拍不了这么多电影。

    截至到23年,姜汶一共导演了13部电影,而星爷是15部。宁昊也算是近年来比较高产的国产导演吧,但他到目前为止也只拍了21部电影。

    据统计,整个90年代王京一共导演了48部电影,其中进入年度票房前10的有15部之多,基本上年年都有爆款。

    烂片之王这个绰号某种程度上主要是受后期拖累,在九十年代或许国产商业片之王更准确一些。

    这年头导演都在向王京看齐,你要没啥资历名气还像王佳卫那样磨磨蹭蹭的拍片,弄不好都可能被脾气暴躁的投资人找人给你砍死。

    这年头一个导演你要是拍片拍的慢,你都容易没饭吃。就比如说89年永盛电影公司请王京写了个赌片剧本叫《至尊计状元才》,交给了旗下导演黄泰莱拍摄。

    此时黄泰莱入行多年,已经拍了十五六部电影可谓经验丰富,就是喜欢“慢工出细活”。

    拍了两个星期才拍了1/10,向华盛当即让他滚蛋了,然后赶忙把王京叫来救场,然后王京花了14天把剩下的全拍完了,这才没耽误影片上映。

    曹孟不仅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个年代拍电影速度又快又好?

    很快他就找到了答案——钱。

    金钱才是一切事物最强的驱动力。正是因为这个年代电影市场好,拍电影收益率高导致无数热钱都流入电影圈,甚至黑涩会都要插进来分一杯羹,之所以越拍越快,无非就是疯狂内卷的结果。车够快的华娱之出名要趁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