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22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9 (第3/4页)

她心里有些失望。但能帮杜锦程找到一个账房的事儿做,她还是十分满意的。

    自打县试之后杜锦程落榜,他们也想给他找个账房的差事做。但杜锦程年轻,从未做过账房,别人就不大愿意要。有愿意要的,又是那种小作坊,动不动就倒闭的。曹记书印在县里算是做得比较大的印刷作坊,历来生意都不错。如果能进曹记去做账房,那是难得的好差事,薪酬高,还极稳定。

    杜锦宁一笑,又解释道:“我知道大伯和大伯母想要让大哥、二哥到书院里来念书。但书院有书院的规矩,我当初进书院时就被人多番刁难,有人指责山长徇私。我后来通过无数场考试才能留下来的。所以书院并不是山长一人说了算的。再者,现如今丁班的都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最大的十四五岁。大哥、二哥即便进去了,想要读到甲班,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而书院的规矩是念到了甲班才去参加科考,如此一来,大哥、二哥进去不但没什么好处,反而因为书院的规矩连去科场碰运气的机会都没有,倒不如留在外面的私塾还好些。”

    这话十分在理,张氏心里那一点点遗憾被她这么一说,也烟消云散了。

    她的两个儿子,最小的杜锦德都差不多十七岁了。就那么个榆木脑袋,进了书院就算把胡子读白,也不一定能进甲班。

    这么一想,张氏越发地感激杜锦宁,当即道:“等你二伯这事了了,我们请你们过去吃顿饭。到时候让你大哥感谢你一番。”

    “自家兄弟,不用这么客气。”杜锦宁摇手。

    张氏接着又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村,我跟你大伯陪你一起去吧。”这就是投桃报李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