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18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87 (第4/4页)

好一些的,六七岁延师启蒙;家境不好的,九岁、十岁启蒙也很常见。启蒙总得念上三年,学会,把字练一练,这才开始学习四书五经。博阅书院不收蒙童,至少把四书能读通方能来考试,所以丁班的学子最小的都有十一、二岁了。再升到乙班,至少得十四、五岁,晚些的便得有十七八岁。像袁志学这样二十多岁还呆在乙班的,也不是个例。

    杜锦宁十一岁来读乙班,就十分罕见了。

    杜锦宁不欲在这话题上多说,从书袋里将东西掏出来,问大家道:“今日上午是什么课?”

    “。”冯聪道。

    此时又陆陆续续进来了一些人。大家看到杜锦宁坐在第一排的位置,都频频朝她看去。杜锦宁却对这些目光恍若未见,拿了出来,低头垂目地认真翻看起来。

    “杜锦宁,我叫周通。昨日你很厉害。”一个十四、五岁的小胖子走到杜锦宁身边,朝她拱了拱手,旋即在她身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第二百零二章 态度

    杜锦宁从书里抬起眼来,朝他一笑,抬手作了个揖:“过奖过奖。”

    古代物质不丰,能吃成胖子的,几乎就是富贵的代名词,这才有了“富态”这么个词儿。眼前这位小胖子不但胖,而且年纪还小,可见是早早开蒙、家境很好的,没准还是漓水县几大世家之一的出身。

    见杜锦宁态度极好,周睿凑了过来,小声问道:“你真的过目不忘?那不是学什么东西都很轻松?我伯父说,以你的水平县试都没问题了,你怎的还在乙班念书?早早考中秀才,再中举人和进士,岂不是就不用再念书了?那该多好。”

    杜锦宁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