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戏明 第366节 (第1/5页)
这是糊名誊录分到不同考官手上的卷子,可没有人知道是哪个考生。 也不知这小子脑子怎么长的,反正那文章写得极能激发考官的点评欲望,每个拿到他答卷的考官都忍不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长串评语。 弄得他这个主考官拿到后一看,也忍不住细细地品读起来。 于是这小子就有了置于上等的主要前提:三场俱佳! 接着就是最后的排名阶段了。 首先《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要分选出五经魁,文哥儿治的是《春秋》,选修人数奇少,应试高手更少,很容易就脱颖而出成为《春秋》魁。 接着五经魁横向一比对,就数他最没有短板,场场都发挥得极其出色,每场答卷都写完考官们的评语(推荐语)。 这不就挑出解元来了吗? 再把名字一揭,大伙就更赞同了:学识过关,卷面过关,品行也过关(那么多大佬盯着长大的),有什么理由不给他当解元?年龄不仅不是问题,还是一段佳话! 只要把他们这位小解元的答卷拿出去给大伙看看,谁能不心服口服? 当然,随之传播出去的必须还有他们在阅卷过程中悉心写下的评语! 这叫什么?这叫慧眼识珠! 不过考官们这些心思,杨碧川自是不会与文哥儿讲的,只与他说了说具体的阅卷流程。反正他们公平公正,没接受任何请托! 杨碧川说完后瞅了文哥儿一眼,笑着起身向席中的新晋举人们表示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可以传看一下今年的解元答卷作为饭后节目。 文哥儿:????? 吃饭就吃饭,传看什么答卷!!! 众人对这个饭后节目却很满意,这也是乡试传统了,事实上不仅解元答卷,五经魁的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