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五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五十七) (第1/6页)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四章:《易传》后的“易学”,是对《易经》的学术

    第一节:两汉"易学"

    导言

    由以上内容而知《周易》一书产生后,到春秋时期《周易》一书已被篡改成以《周易》一书所用符号和名称为繇称的文本,到战国末又篡改为数字爻称的文本。而最早产生的对这两种《周易》的学术研究文章汇编成的是《易传》。再到帝制时期,西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把今本《周易》与《易传》一并尊奉为《易经》,自此帝制里两千年里展开对《易经》的学术研究,形成了浩如烟海的“易学”文章。说“易学”是对《易经》的学术,因帝制里凡“易学”书籍不但对今本《周易》进行注释,而且同时对《易传》也进行注释。

    故《传》(《易传》)前“易学”是对春秋《周易》文本的学术,《传》是对二种《周易》文本的学术,《传》后“易学”是对《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的学术。总之,均不是对原创《周易》的学术。

    那么,帝制里的“易学”特点又是什么呢?一是“以经解经”为宗旨;二是以“象数”解经(《今本《周易》为主流。

    而两汉"易学"诡谲怪诞,既很难叙说,又很好去说。若从难上去说,用百万字也说不清其怪诞性,道不明两汉"易学"上复杂性;若从好说上去说,两汉"易学",既违背《周易》思想本义性,又违背孔子德义阐释《周易》的学术性。

    两汉易学突出的是占验象数易学,通俗地说,是巫术迷信占卜筮术之学说。

    一、今本《周易》成为五经之首,《易经》内容之一,与西汉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