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四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四十六) (第1/18页)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二章:《易传》前(先秦)《周易》学术

    第三节:先秦《周易》学术思想上的昙花一现,即孔子的"易学"(春秋《周易》文本学术)思想

    三、帛书佚文记载孔子对《周易》学术研究上的鲜明立场

    孔子"老而好《易》",才发现了《周易》不同于史巫所卜筮用之的内容思想。这是到二千多年后,几十年前考古发现了地下资料,涉及到孔子对《周易》一书的重要言论,也证实了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的那些说法不虚;也证实了现代人对《论语》里孔子论《易》(《周易》)没有正确的理解。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出土了帛书《周易》与《易传》(出土的随葬纪年木牍已知,该墓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说明帛书《周易》与《易传》是公元前168年做为墓主人随葬品下葬的)。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里篇目,篇幅有所不同。帛书《易传》里没有《彖》、《象》、《文言》等传内容。而今本《易传》里没有帛书《易传》里的《二三子问》、《衷》、《要》、《昭力》、《穆和》这些篇名和其中的一些内容,而有些内容却出现在今本《系辞》里。这些不见今本《易传》内容是秦汉之际《易传》的佚文。

    帛书《易传》里的《二三子问》记录了孔子和学生的问答;《衷》文里的内容一部分出现到今本《系辞》下里;《要》记载了孔子“老而好易”和回答学生提出关于《周易》一书性质提问;《昭力》、《穆和》记载了昭力,穆和等人向“子”问《易》的内容。

    帛书里有《系辞》,但没有今本里的“大衍之数”,也没有今本里“系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