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七十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七十三) (第1/18页)

    卷五:发现了《周易》学术

    第四章:《易传》后的“易学”,是对《易经》(今本《周易》加易传)的学术

    第十七节:现代“易学”

    自从推翻了封建帝制,经学也跟着烟消云散,《易经》学术也起了变化。现在不再像帝制时期里的“易学”那样,是对今本《周易》和《易传》做为《易经》的一体注释。现在的人似乎比帝制时期的人能分清《周易》与《易传》不是一体内容。人们能分清《易传》非《周易》里内容,不象帝制里把《易传》与《周易》为一体,又往往以经(《易传》)解经(《周易》)。现在的“易学”也不能再认为是专指《易经》的学术了,对今本《周易》与《易传》多是分而注译。更主要的是现在人们也基本抛开象数去注译今本《周易》的方法,而是直接对今本《周易》文字做注译。不过现代的《周易》学术,依然是对算卦格式文本《周易》的学术,依然是受历史上的影响把《周易》看成是卜筮之书,依然是碎片化的注释今本《周易》,并没有恢复到原创《周易》文本的学术研究。

    古代对今本《周易》一书似乎最好注释,所以注释这部书的层出不穷,其注释的书籍浩如烟海。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所谓编译,或注解这部书而出版的书籍比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所出的总量还要多。这部书成了个没有标准的东西,谁都可以弄个注释的本子出来,也就形成当今“易学”上乱象丛生。

    《周易》是什么?这在当今似乎既很明确,却又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所谓很明确,即当今的专家学者无不认为《周易》是卜筮之书。而所争议的,则是在卜筮说上,又把《周易》说成是哲学、科学、代数式、大道之源、忧患之书等等。这就出现对《周易》一书的性质,既明确又纷争的现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