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一) (第1/10页)

    第一章:《周易》是部诗化的政治哲学

    “诗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1668年-1744年)提出的学说,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新科学》。维柯把人类原初状态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称为“诗性智慧”。

    而原创《周易》就是诗性思维下产生的属人类文明史中最早的一部政治哲学。《周易》作者受其西周中早期之前诗歌的影响,用诗歌的体裁,诗的语言,增加"吉、凶、吝、咎"等"判词",变论说文章,开论文之先河,论述"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政治道理。

    《周易》一书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哲学,无疑是一部诗化的哲学。

    《周易》政治哲学所体现的诗性智慧特点,不仅体现在以比喻为代表的表现手法上,而且《周易》的文体形式上还表现在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既《周易》即是诗性的,又是诗体的。

    通过笔者的《周易》文本的考证,已知《周易》一书原创结构既不是以《周易》一书里的名称做为繇题的春秋文本格式,更不是战国末期进一步篡改为"数字"卦爻格式文本(对《周易》一书的文本考证,见另著“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原创文本本是文章格式,所用早在商代已经产生的一套六十四个不相同的六联体符号,用作六十四篇文章排序而已。所以笔者恢复《周易》原创文本形式,来看《周易》犹如一部诗歌汇集。

    我们且看《周易》一书的如“诗”形式和诗歌语言。若把《周易》六十四篇文章特征的是非“判词”去掉。《周易》每篇就如同《诗》里诗歌的结构形式和诗歌语言。

    我们知道《诗》里的诗歌,占绝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