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155章 新兵营计划(历史上的今天,向先烈致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5章 新兵营计划(历史上的今天,向先烈致敬) (第3/4页)

里了,自然是流向了主官的荷包。

    换句话说,如今的军队,别看个个号称满编多少人,其实真正能打仗的士兵,能有满编的百分之七十已经算是不错,有些部队,甚至只有百分之五十。

    哪像刘浪这样,实额满编不说,额外还要自己掏腰包再多养七百人。换句话说,别人当官是疯狂的赚钱,刘浪个官却是傻乎乎的往里面贴钱。

    不过,没人觉得刘浪傻,俞献诚和梁文忠等人再次觉得他们的选择没有错,只有这样的长官,才会带领他们走向胜利。

    不仅仅只是严苛到极点的训练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训练成本,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个不考虑自己利益的长官,这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说刘浪的那份分为三个等级的考核把握人心,俞献诚相信,这份考核标准一出炉,那帮还是老百姓的新兵们不玩命的训练几乎已经不可能。

    相差一倍有余的军饷能让那帮现在还是朴实的农家汉子们红了眼。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份新兵训练考核计划一经公布,就让已经自动分为崇州、广元、潼关三个团体的新兵们纷纷摩拳擦掌嗷嗷叫着都发誓要闯入一千名之内。没有人想成为预备士兵少拿好几块大洋,更没人想当壮丁,而且还是和辎重连的骡马为伍,那都已经不仅仅是钱的事了。

    独立团所招新兵之所以要选择三个地方,这还是俞献诚和梁文忠的主意。这个时期交通不畅,地域色彩十分浓厚,像十九路军大多数官兵都来自粤省,自然,俞献诚和梁文忠这种外来户或多或少的会受到排挤。以他们为首的这二十几个尉官之所以来独立团,或多或少都和这种似有还无的排挤有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