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8节 (第6/6页)
!” “军师既有布置,我与诸将当从大王之令,抢驻泗口,连夜封锁江面。”赵俨答道。 在刘晔的布置下,于平阿止步的魏军,调整方向,改道东行,日夜兼程,轻装奔袭泗口。 泗口至平阿有两三百里,车骑代步,轻装而行之下。在二日后的黄昏,赶到泗口周围。不为引起距离泗口有二、三十里的淮阴城军士警觉,魏军士卒就地休整。 时入夜幕,在赵俨、徐晃、文稷等人的指挥下,魏军各部奔至泗口。幸天公作美,月明星稀,依照之前的计划,开始土木作业。 泗水两岸,数千点火光驱散黑夜,二万魏军士卒分布两岸,在那军官的呼喊声中,连营寨都没有布置,便投入到封锁江面的工作中。 “快!” “将铁索抬上浮桥!” 在催促声中,一段段的铁锁先被连接起来,得有四百米余长。继而二百余名士卒抬着铁锁走上浮桥,在浮桥的摇摇晃晃中走过淮水,将铁锁横贯东、西两岸。 大军出征携带铁锁多有,如为修筑营垒,亦或是就地扎营使用。当然古时铁锁质量不比后世,毕竟猛火之下,铁锁也可烧断。 浮桥非是木桥,之所以能便捷搭建,多因小舟的功劳。用绳索连接小船,然后由小船连贯两岸,木板铺在船面上,则瞬间形成可渡江的浮桥。 铁锁连接两岸,魏军士卒将拆下来的车轮,将其穿到铁锁中,几百米长的铁锁上系有百余个车轮。 置于水中,铁锁与车轮略沉于江水下,墨色的锁链,木色的车轮在淮水的波浪中若隐若现。 在号子声中,百余名精壮军士,举着锤子将铁锁牢牢钉在泗口两岸。 在一夜的忙碌之后,三道铁索横贯泗水水面,且在泗水的两岸搭建起简陋的营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