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章 灭国之战 (第4/5页)
因为是吴芮的部将,只封了十万户侯,这让庚胜、庚望兄弟两很不服气,因为魏豹、藏荼、张耳之流的功劳完全无法跟梅鋗相比,却一个个都封了王。 不过现在,梅鋗终于又盼来了封王的机会,大约一个多月前,汉王诏令下到了衡山国,上谕:楚国无道,项庄昏聩,倒行逆施,以致江东黎庶陷于倒悬,今召天下诸侯群起击之,以先下江东者为楚王! 此时的衡山国,衡山王吴芮已经病入膏盲,一应国事都由太子吴臣暂理,不过吴臣还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哪里又懂得什么军政大事?因此,衡山国的军政事务其实全都把恃在国相吴忠和上将军梅鋗的手里。 国相吴忠虽然是吴芮族叔,却是汉王刘邦的亲信,说起来,吴忠其实没什么本事,吴芮之所以委任他为衡山国的国相,完全是为了让刘邦放心,因为吴芮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刘邦其实对各路诸侯并不信任。 所以,汉王诏令一送到,吴忠就立刻约梅鋗前往王宫议事。 吴忠的意思,自然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汉王诏令,尽起衡山精兵攻打江东,不过梅鋗却是坚决反对,因为梅鋗心里很清楚,江东不好打,项庄更难对付! 不过,返回上将军府邸之后,梅鋗却被庚胜、庚望兄弟说服了。 尤其是庚望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梅鋗,庚望说,大丈夫立于世,自当提三尺剑,建不世之功勋,又岂能畏首畏尾、明哲以保身?梅鋗一想也对,人生一世,不过匆匆几十年,为什么就不能痛痛快快博一回,为什么就不能替自己、替子孙博个王爵? 次曰,梅鋗就找到吴臣,陈述了自己的新主张,将相意见达成了一致,吴臣这个少不更事的太子又能怎样,当下便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