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一章 秘密 (第1/4页)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理工学院的建立,便是把知识的种子埋进了华夏民族的土壤中。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拥有一个李植是不够的。李植一个人即便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带队搞研发,也只能在少数几个行业把技术水平推进到十九世纪水平。 十九世纪的工业生产还很简单,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李植在穿越前看过很多这个时代的工业设计图,对各种机器了然于胸。但是再往后,工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不但李植未曾学习了解过那些复杂的机器,就算李植了解过一些,也无法无中生有地生产出那些复杂的机器。 因为工业到了十九世纪末,到了二十世纪,就变成了一个系统。大型机械的任何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都牵涉到大量的其他行业。对于十九世纪末的工业品来说,任何一个工业品的成功,都需要整个工业体系的配合。 打个比方说,即便把内燃机的全套图纸给这个时代的印度人,毫无工业基础的印度人也产不出这种产品。就是内燃机上的一个螺丝钉,一个打火器,印度人都做不出来。 工业越往前发展,就越发成为一个系统,需要一个社会分工协作,需要几万、几十万工程师集体攻坚。 而对于工程师来说,理论知识是发展一切技艺的基础。只有培养出一批具备基本科学知识的人才,才能从这些人才中培养锻炼出合格的工程师来。 李植带着一众工厂高管走进理工学院,走进教室里,看到了放在课桌上的两本课本。 一本是《物理》,一本是《化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