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24节 (第1/6页)
朝堂却并不宁静。 因为始皇帝已经通知过三公九卿封王之事,故而这种消息很快就在朝堂上下流传开来。 因此,这几日关于扶苏立储的奏折近乎消失不见,几乎近是对赵泗封王的议论。 奏折内容大概可以归类为两种。 一种是坚决反对国中之国,坚决反对分封之事。 第二种则是单纯反对赵泗封王,而并不反对分封。 周天子分封之时,大概定下了成规。 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社会等级体系。 分封诸侯的时候,周天子可没封王。 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概以爵论。 诸侯最多只可称公,而不可称王,是什么爵位就是什么爵位。 后来历经近千年,中间经历了多次变动,周王室大权旁落,于是诸侯纷纷自称公也,什么伯爵子爵都可以称公了。 大家都称公以后,以前的公侯伯子男不足以再区分高下,因此楚怀王开启称王先河,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尔后各国君主纷纷效仿…… 嗯,值得一提的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是嬴驷,和赵泗同名。 所以,称王本就是一种儹越,周天子定分封的时候可不认这玩意。 另外还有一部分奏折则是在询问始皇帝的态度,既然始皇帝效仿分封之制,那被分封的赵国是不是也应该履行诸侯国对宗主国的义务? 如此种种不应凡举…… 很显然,通知三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