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十八:又是一年秋 (第4/5页)
”在京中卷起了一股风潮,百姓纷纷效仿之,也学起了日携一卷的习惯。白微之起先十分乐意,身为乾元学士,能引领教化当然是善事。但后来就连目不识丁者,也要日携一卷,往腰间挂上一个竹简,这位灵丘鹤子唯恐这风气蔓延开来,便在清微观附近办了一个学馆,不时邀请同年学士入馆,向慕道之人讲经,李蝉也去了两三回,不过最热衷于讲学的,还是将此事视作功德的王常月了。 这位隐楼观道士收了一面铜镜后,修行倒是日益精进,每日携带的两色炒豆里,黑豆吃剩得越发少了。大概是受了白微之的启发,王常月在学馆讲经时,也将吃豆炼心的法子传授了出去,也引来了许多人效仿。只是众人的功夫没练到家,每天几把炒豆吃下去,非但不能清心,反而臭屁连天。 没做成功德的道长颇为惆怅,小暑过后的第二夜,带着酒壶来到李宅。已过去数月,影娘跟着道士,就没了其他说话的伴儿,念及当初的负局仙客,被欺骗感情的怨气早就消了,可惜来这一趟,却没再见到涂郎。不过,她与红药一个说玄都的旧事,一个说玉京的繁华,却很谈得来。这一夜,正是乞巧节,邓元颖便教红药,抓来几只小蜘蛛放到盒中。 王道长喝完酒,用隐楼观的《开合剑经》与李蝉的《珠囊剑经》切磋了几手,惊叹于李蝉进步飞速,然后携着空酒囊,与影娘离去。待天明,红药打开木盒,惊喜地发现盒中蛛丝密织成网。按玉京喜蛛应巧的习俗,这可是大大的吉兆。于是忙活完当日的家事,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光宅坊,到王常月的住处找影娘说话去了。 …… 夏汛退去,书房边老槐树的黄花渐落,白驹过隙。 某一日,金风吹来,把凉意吹进夏衫,又是一年秋天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