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妖师_六十六:十方甘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十六:十方甘露 (第2/4页)

   答完第一道,第二题用的典则相对晦涩些。到了第三题,又比前两科要麻烦些,除了“对”,还需“论”。李蝉卷上的题,是“松柏不殖”四字。这题出得不晦涩,原典为“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若就原典来论,是强者存而弱者死的道理。这道理却被人说烂了。李蝉斟酌片刻,又想到去岁以来大庸国中乱象,引经据典过后,便以“松柏直则草不殖,社稷正而患不生”,论了三百余字。

    这三道经策,答得算是四平八稳,李蝉把一张张写完的卷子放到桌边晾墨,写得有条不紊,写罢,便开始读时务策,看完第四策,眉梢不禁轻轻挑起。

    这一策与前边的经策不同,足有百余字,引经据典,藻饰华丽,写的是去岁秋天佛门菩萨在州中显化真身的胜殊妙绝之景,度脱百姓之慈悲。让李蝉挑眉的却是最后一句。

    这一道时务策的末尾,赫然写着一问:“安得十方甘露,可以调乎鼎鼐?”

    鼎鼐乃上古王室鼎食之器,所谓调乎鼎鼐,也就是安定社稷之意。乍看此句的含义,似乎是期望佛门能帮助朝廷安稳社稷,不出意外,这道时务策问的便是如何让朝廷与佛门关系更近一步了。

    李蝉却在这句中咂摸出了一丝微不可察的酸味,甚至不满。这篇策问藻饰华丽,似乎也就是为了掩盖这一层心思。他忽的又想到东岳庙庙会的那一夜,与笔君夜游,笔君在乾元学宫外边说的那一番话。心想,乾元学宫在两教之间夹缝求生,处处受制,若没有不满才最奇怪。

    他又想起一路东行以来的见闻,途中见到的诸多佛寺,握着大片福田,不缴赋税,还雇了百千万农人为其耕作。这么一琢磨,这句“安得十方甘露”里的“甘露”,分明就是佛门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