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3 (第2/4页)
时序已进初冬,一早一晚都寒意逼人,呼啸的北风更添了萧瑟之意,陶灼华夜来抚琴,忆及昔年白鹭洲的情深,只觉心情十分低落。 见陶灼华彷徨不安,娟娘只认做她对以后心忧。见她又独自立在窗前遥望着远处琼华阁的灯火辉煌,便捧了件玉簪白蓝缎镶边的丝棉斗篷替她披上,再将大敞的窗牍半掩,拉着她坐回到榻前,小心宽慰道:“小姐,船到桥头自然直。你无须伤情,若是大阮的皇帝忘了咱们岂不是更好。” 茯苓尚不识人间愁滋味,拿手指绞着发上的丝带甜甜笑道:“若是忘了咱们,咱们便悄悄溜出鸿胪寺馆,寻一处富贵繁华的好地方买下来住岂不是好?横竖咱们有的是银子,偏不回什么大裕受那些人的腌臜气。” 陶灼华听得这几句到颇有几分童言无忌,不觉露出丝笑意。她弯下腰来抱住了脚边的楸楸,冲着茯苓眨眼笑道:“你说得很对。” 苦中作乐,总有丝忐忑滋味。菖蒲虽然一颗心吊在半空里不安稳,依旧不言不语地准备了宵夜。她将熬得甜软的莲子粥盛了一盏奉到陶灼华面前,又体贴地分送给娟娘与茯苓和忍冬。 鸿胪寺馆戒备森严,出入不得自由,陶灼华又是一幅受气无奈、半点无法可想的模样,忍冬已然憋着一肚子气,听得茯苓那几句话,恨得拿指头点着她的脑门道:“果然是见识短浅的东西,你以为这里是你陶府的后院,你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便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若被搁置在这么个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固然陶灼华于长公主再无利用价值,便是忍冬也回国无望。她不能公然冲着陶灼华撒气,却将一腔怒火发泄在茯苓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