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博尔记事_【列博尔记事】(5)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列博尔记事】(5)完 (第22/29页)



    1944年5月,对克里米亚鞑靼人的驱逐开始了,阿梅莉的家人也未能幸免,整个民族被全体流放,包括参加过游击队的也不例外,苏军中服役的克里米亚鞑靼人也被陆续召回和逮捕送往流放地。

    (作者注:2014年,俄联邦追授,阿梅莉·阿普杜拉,为俄罗斯英雄,在她的家乡树立了纪念碑,在二战期间,克里米亚鞑靼人以20万人口基数,1.2万人参加苏联红军,数

    千人参加游击队,7人获得苏联英雄奖章,另有约2千人参加德国组织的克里米亚警察营,在44到45年德军败退期间伤亡殆尽。

    在被流放过程中,据估计有五分之一克里米亚鞑靼人死于途中。

    苏联解体后,二十几万克里米亚鞑靼人再次自发回到了克里米亚半岛。)1945年5月10日,我部到达易北河支流,罗威河边的列博纳,这个小城镇的名字和列博尔拼写比较相近,也许是条顿骑士团东征时,同一批人建立的也说不定。

    这座城镇拥有一座通向西面的铁桥,铁桥已经被炸毁了大半,剩下的部分虽不能通车,却还可以让行人通行。

    在河对岸已经升起了法国国旗,一小支法国部队已经占领了对岸的另一座小城海尔根,这条河将成为英,法,美联军和苏联红军对德占领区的天然分界线。

    走进城区,我把我的营分成两部分,沿着主干道行进,沿途看到了冒着热气的瓦砾堆,沙袋和木头家具堆成的街垒,被打烂的商店招牌和橱窗,烧毁的汽车和装甲车,散落的各种武器碎片,还有很多德国人的尸体,我部的卡车上高音喇叭对着前方播放广播,德国已经在昨天签署了投降协议,继续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一些留守这座城市的德国官兵三三两两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