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200节 (第6/7页)
得在大群里冒泡:“有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才们,你们该站出来了。” 热闹的微信群瞬间安静,五分钟后,有人出来回答:“没有救援工具,我们真的做不了什么。” “再说,建筑和地质千差万别,能派上用场的经验真不多。只能见招拆招。” 第193章 地动山摇 确实, 在千差万别的现实面前,全院统一了“见招拆招”的共识。 下山的医护们改变了太医署学生们的学习计划,着重加强“外伤”分级、判断和处置的学习, 超高强度的学习进度和实践课, 让每个学生恨不得一天能有二十四个时辰可以用。 国都城尚药局治下开设了惠民药局, 集结了城中所有的闾阎医工,以及有志于学医的寻常百姓,由尚药局医工和崔家军的军医们进行统一培训,强化外伤处理和急救。 各大药铺则抓紧时间准备外伤药材与成药。 世家高门则在景和帝的要求下, 准备了许多搭棚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国都城匠人铺出了一批又一批外科器械,用煮沸法消毒备用。 因为大郢还没有棉花,日常衣物原料只有丝绸和麻布, 有织机的人家都在用麻布织绷带。 百姓们则在里长或坊长的带领下,归置家中值钱物品, 晚上在外面搭棚或搭板睡觉,并进行地震的躲避与自我保护演练。 医院也好,国都城也好……每个人都在努力,也看到了其他人为自己的努力, 因此,可能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开以后,民心未散, 反而凝结成了一股力量。 “大换血”的大小般若寺,所有僧侣都接受了礼部官员极为严苛的挑选,并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思想教育, 重开山门后,让所有进入的百姓有了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