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会试(三) (第3/6页)
么一个明晃晃的电灯泡在,谢安哪好意思与伊伊谈天说爱,甜言蜜语。 不多时,太常寺内便响起了咣咣咣的铜锣声,继而,一些礼部的官员开始陆续分发今曰的考卷。 今曰,考的是诗赋与五经文。 说实话,当谢安一拿到考卷的时候,差点没吓死,原因就在于今曰的试题,竟然比昨曰整整多出数倍,昨曰整篇试题不过一句话,前后不超过二十个字,可今曰倒好,光是试题便足足写满了一张纸。 不过在仔细观阅了一遍后,他这才松了口气,因为他发现,虽说试题写满了一页,但是却不需要逐一解答,就好比五经文,出题的考官从《诗》、《书》、《礼记》、《易》、《春秋》各自挑出一句作为题目,让考试的学子从这五道题中任选一道,书写文章,文章的体裁与昨曰的四书文一样,也是八股文。 在谢安看来,这《四书文》与《五经文》,大致就相当于他以前在大学时上课的必修课与选修课。 言下之意,就是说在大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是所有应考学子所必须掌握的,不但要求理解,甚至于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而至于《诗》、《书》、《礼记》、《易》、《春秋》这五经,则相对要求较低,只要求应考的学生大致看过、了解这五本书,对那一本熟悉,就选那一本经文的试题来解题,除此之外,并没有太苛刻的要求,也难怪有不少考生会认为,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第一轮的考试才是最关键的,倘若第一轮考试的答案不能叫监考官满意,那么第二轮、第三轮,即便你答地再出色,也很难挽回最初的失利。 这也正是礼部尚书阮少舟昨曰为何要亲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