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年代回国建厂 第22节 (第3/7页)
了解到我们工厂的实力,和工人们的力量,你们尽快出一版宣传方案,我要看,要突出你们两个各自的特色。” 她准备今年在电视上宣传一波,当然,最好的宣传平台肯定是春晚。 83年春晚刚刚出现,而接下来的这个春晚,84年春晚,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收看,而且收看的人还都是有消费能力的人。 这时候的春晚跟后来的不一样,这时候的春晚,要内容有内容,要思想有思想,要诚意有诚意。 电视剧可能不看,春晚不能不看,能在春晚上露面,哪怕只是几秒钟,也够全国人民记住的了。 84年一月底就是春节,距离现在也就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觉得还是有机会拿下春晚赞助的。 等到以后,不仅竞争对手多,费用更是水涨船高,这时候是最划算的时候。 第25章 截胡春晚赞助 三天后何多多和郭媛各自交了一份宣传策划,何多多的策划利用的就是各种高大上的词汇,国际联合工厂、多国认可品质、多项国际专利…… 总之就是,怎么听起来唬人怎么来,看完,李麦芒觉得自己家工厂造的不是电子手表,造的是未来光脑。 郭媛不一样,在写策划前,李麦芒跟她说,可以利用她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多呈现画面感,让这块表不仅仅是表,更是一种氛围。 所以最后郭媛提出来的策划名字是岁月,通过一块表上时间的流逝,展现岁月的变迁,从战争,过渡到如今的幸福生活。 既可以展现手表的耐用持久,又可以体现人文关怀。 这两份宣传策划李麦芒都很满意,她就说嘛,这两个人还是很有在外宣部工作的天赋的,当初考试的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