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264节 (第9/11页)
有胜州签判陈希亮和司理参军张唐英同车到达,录事参军戴庄尚未到京城,还要过些日子到。 李复圭和文同到车站接了几人,道:“现在天色尚早,我们一起到胜州旧城去。诸事草创,这里连驿馆也没有,各位担待。” 陈希亮几个人心中嘀咕,不好说什么。新拓之地,几个人在车上的时候,互相议论,就知道到这里为官不易。作为河曲路首州,这里连驿馆都没有,着实寒酸。 骑马过胜州新城,田京道:“这便是新筑的胜州城吗?城已筑完,因何帅府和州衙不搬过来?” 李复圭道:“经略以下,所有的官员无数的事情,哪里有时间向这里搬?诸位到了就好了,腾出手来,可以向这里搬迁了。” 陈希亮道:“胜州新拓,官员虽少,事务也少,怎么连搬衙门的时间都没有?” 文同道:“签判不知,地方虽是新拓,事务却一点不少。现在胜州城里,前来营田的厢军百姓,最少有数万户之多。要让他们吃饱饭,每日里就不知道有多少事情要忙。” 戴庄道:“到这里营田的,不是厢军吗?怎么还有百姓?” 文同道:“录事,火车就在那里,有百姓下来,说是到这里营田,难道还赶回去?内地流传,这一带土地肥沃,赋税绝少,许多民户便信以为真,买了车票就来了。” 众人听了,不由啧啧称奇。其实没什么奇怪,陕西、河东和河北沿边三路,由于驻军多,加上各种军事行动,差役繁重。土地肥沃没有什么,赋税绝少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这三路又是通铁路的地方,许多不堪重役的百姓,不管不顾,买了车票就来了。 陈旭道:“那么,河曲路赋税绝少,是不是真的?” 李复圭道:“除了城中商税,河曲路现在就没有赋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