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四章 天籁神曲 (第1/6页)
首先传出的是一段飘渺的前奏,隐约有道家出尘的意味。 “这前奏,好像王老师在节目里形容的大自然呼吸之声啊!”有人疑惑的说。 王庸节目里讲大自然呼吸形成了风声,百窍不同,各有区别。其实在《齐物论》里,南郭子綦将这种声音叫做“天籁”。 尹夏却是很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将其打造成了前奏。 风幽咽的声音缓缓响起,是洞箫。 第一个音节响起,众人就只觉身上鸡皮疙瘩起来,瞬间被吸引住了。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诉;尾音袅袅,不绝如缕。人们仿佛看到一幅画面:一个清幽男子只身站在一叶扁舟之上,扁舟无风自动,缓缓在江面飘动。 慢慢的,声音越来越近。音调也变得越来越强,达到一个顶峰。却马上戛然而止,跌入谷底,只有微微的声音低低盘旋,萦绕在耳边。虽然声音很低,却又细微可闻,清晰可辨。等到人们习惯了这段低音之时,音调又倏忽而起,如一头蛟龙豁然出水,龙啸九天。 忽高忽低的萧声将歌曲意境展现的极为壮阔,就跟站在波澜壮阔的钱塘江旁,一边欣赏扑面而来的大潮,一边又能听到耳畔雨打芭蕉的声音一样。 那种美妙,让人心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我只想到了张若虚这首诗。”冯奎感叹。 王庸微微一笑:“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号称孤偏盖全唐,其中意境之空明,华夏几千年没有能出其右者。能让你想到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