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9章 (第2/3页)
但仔细品品,还怪让人脸红的。 不多时,车停了下来。赶车的衙差掀开车帘:“衙内,学府前街到了。” “哦!好好。”顾影一听就明白,这是来对了地方。 顾夫人先前说过,因着万先生在本县定居的缘故,本县就盛行读书学文之风,成了仕子游学必到之处。寻常县学,大概能称得上一声“学堂”,本县却可叫做“学府”,足见地位不低。 衙差们将马车停在街角的茶楼里,陪着顾影走到街头。 难怪这一路行来,都未见什么像样的建筑,原来全都集中在这条街。 街口一架石牌坊,匾额上提着“书香”二字,笔力浑厚,应该是朝中哪位要员的墨宝。走过牌坊,两旁尽是二层高的楼房。挑竿之上挂着五色的幌子,垂下长长的流苏,随风轻摆。细看其名,都十分雅致,某某斋,某某堂,某某轩,每个名字都有典故出处。细究起来,无非是书画、裱糊、古籍、文具、玩赏之物等,一派文人意趣。 在别处逛集市,都难免有嘈杂的吆喝声,伙计的揽客声,未免有些烦躁。而在此处,竟然毫无烟火之气。店门大开,有缘者自会进去详细查看。人来人往,身穿的多是青衫布巾,手拿的多是画轴书卷。要说话时,三两人聚在一处喁喁细语,熟人见面,不过拱手微笑,一派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气氛。 站在这街上,深深吸一口气,都是纸墨的芳香,文化的味道。 顾影大加赞叹:“我不曾记得往事,也不记得竟有这样的所在,实在是遗憾啊,遗憾!” 衙差不解:“衙内以前从不踏足这些地方,记不记得,又有什么区别?” ……这怎么还有拆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