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46章老臣 (第1/5页)
晋阳在北地大城当中向来占有一席之地,而它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特殊,山西形胜之处多数要体现在晋阳的位置上面。 与长安,洛阳等大城相比,晋阳处于边塞地区。 但它的北面有代州三郡作为缓冲,后面则依托着晋南沃土,可以很便利的得到人口,粮食等补充。 而河北,榆林,灵州,凉州等地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涿郡好一些,却还是依托于长城防线,很容易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后来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就在于此。 正因为晋阳的地理位置,在隋末战乱当中,它没怎么受到战乱的直接波及,最严重的一次还是李破造的孽,李破率军南下败李元吉,晋阳易主那场战事。 实际上那一次晋阳也没怎么经历战火,宇文歆直接就降了。 晋阳大城就是这个样子,只要你别犯战略性的错误,即便敌人兵临城下,固守待援也能支持上个一年半载的。 如今晋阳作为晋地的枢纽城市,繁华之处自不待言。 没有了突厥人的威胁,南边也没了战事,南来北往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尤其是开通大利城边市之后,商人们又开始变得活跃。 只是和前隋时的放任不同,大唐对此管束很严,能够去到大利城的商人都有着官方的背景,其实大部分商队都是官府组织起来的,其中更是少不了军情司的谍探。 不过即便如此,晋阳,雁门等北地城池还是受益良多。 就算当世商业并不发达,朝廷也没有多少鼓励行商的政策加持,可商业还是社会繁荣的一个硬性指标。 正所谓无商不富嘛,没有商人,社会流通就成了问题,自古以来从商人诞生的那一刻起,商业便也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