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8章 史诗级赏金 (第1/6页)
顾骜为什么要缠着一堆年轻的电池材料专家打破脑洞、另闢蹊径? 后世稍微有点常识的看官应该都看出来了,顾骜不仅仅是想赚钱,更是想为基础科技的进步争夺功劳和话语权。 他看上的,是后世炒作得鼎鼎大名的石墨烯。 虽然这东西可能研究十年也不一定能出商业化盈利成果,但是从现在开始就为其投入一点经费,显然是值得的。 顾骜前世作为it人,对2017年左右国内炒得沸沸扬扬的石墨烯材料话题,当然不可能不熟,哪怕是听同事吹牛逼、跟客户和供应商吃饭,都不乏这方面的资讯来源。所以他好歹也算有点三脚猫的常识。 石墨烯这东西,国内产业界炒热基本上是2017年左右了,可实验室里出现早期科学发现,却是早在2004年就有了,最早得出成果的两位科学家,还在2010年就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按照后世“出了成果后过上几十年验证、被产业界应用、社会名声大噪、科学家本人都快老死了才拿到奖”的常态,从出实验室结果到拿诺奖只需要6年,已经算是非常了不得的底层科学突破了。 或许有外行人会奇怪:石墨烯不就是一种材料么?凭什么一个材料应用领域的突破,能这么猴急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呢?是不是评委会有什么陷阱?或者科学家的身份有了加分? 这还真没有,因为2010年因石墨烯拿奖的那俩科学家,出身也不是很好,人家是不受待见的露西亚人,是1991年ussr解体后,从露西亚辗转到荷兰和布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