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风云录_第六十九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 (第1/4页)

    意思差不多,前面所说的那个可持式链式反应就是核反应堆的大概工作模式,不过如果想要核反应堆受到人的控制的话,就不能让这种反应过于激烈。那么如何控制这种反应呢?其答案就在那个中子上。

    核裂变就是用中子去轰击铀235原子,在原子破裂并产生巨大能量的同时,还会产生另外2个中子,而这2个中子又会攻击到别的原子,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发展下去,就成了链式反应。

    要想控制这种链式反应,那就得控制住中子的数量,也就是说,当被打碎的铀原子产生巨大能量并释放出2个中子时,能不能让其中一个中子击中其它铀原子,而另一个中子不起作用呢?45研究所的核专家们在1932年底,给了刘芾一个准确答案:完全可以。

    这些科学家们试验了无数中材料,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以吸收中子的物质:金属镉。他们把大量的石墨砖一层一层的摞起来,其中有规律的分布着包含着铀235的砖块,然后在这一大堆石墨砖块上,插进几根金属镉铁棒,这就是控制中子数量的关键。而那些石墨则是用来减速中子速度的,以免它们速度太快而白白跑掉。

    按照计算好的数量,当镉棒在一根根抽调后,裂变反应就会越来越强,直到接近临界值,但是不能达到,一旦达到,理论上来说,这个大原子弹就爆炸了。当然了,现实中是不会的,因为还有其他保险措施,但是核泄露是免不的。

    有了这个核反应堆,虽然只是个小型的试验型,但这就意味着45研究所有了控制核裂变的初步能力,既然已经可以控制裂变了,那么想要不控制裂变就非常容易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推论,在实际上,想要不控制裂变反而让裂变越激烈越好。也不是一个容易事。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需要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