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三十六章 张太岳所荐何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张太岳所荐何人 (第5/6页)



    “家叔?你不是姓祝吗?”石榴诧异道。

    “这个……”

    祝云祗讲了半天家谱,最后大家才听明白,祝云祗跟张居正是表了又表,堂了又堂,别说三服五服的,比那远多了,总之不查上三个家族的家谱,再查上下两百年,还真查不出他跟张居正有什么亲戚关系。

    “云祗的父亲跟张太岳先生是同年。”陈慕沙解释了一句。

    众人恍然,原来是这般。这又何必冒充张居正的堂侄来充自己脸面,在科举中,同年考中的举人进士就自然结成非同一般的情谊,祝云祗大可以跟张居正论世交,称呼他世叔世伯。

    “老爷子,您跟太岳先生不也是同年吗?”石榴问道。

    “嗯,我跟太岳是殿试同年,云祗父亲跟太岳是乡试同年。”

    哦。大家齐声哦了一声,这才明白。

    在座的都是文人,自然明白同年是怎么回事,更明白乡试同年跟殿试同年的区别,就像中学同学跟大学同学的区别差不多。

    同年是科举制度下最具特色的产物。本来各处东西,全然不认识,更不熟悉,直到发榜才知道这一榜都有哪些人,榜单也就是登科录。

    所有登科录上的人互称为同年,不用任何理由,马上就会成为亲密朋友,以后一辈子都会维持这种情谊。在官场上相互照应,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这种事文人们不以为奇,认为这属于科举制度的一部分。但圈外人常常弄不明白了。

    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实行。唐宪宗就很不理解同年这种友谊,问宰相牛僧孺,为何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就会自动抱团,形成一个团体甚至一个朋党?

    牛僧儒回答说,都是外人误传,根本没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