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五章 繁峙(一) (第6/10页)
施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战,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会战逐步消耗日军,等待国际援助。因为他从来就不相信单靠中国人的力量能够打败日本人。应该说,蒋介石的方针也是正确的,不过造成的损失太大,国力损耗太大。刘一民知道,在当时的国力对比下,这也是无奈之举。 **实施的是持久战,要在敌后发动人民,建立根据地,采取游击战术,在与日寇争夺中消耗其战争资源和实力,从而壮大人民武装,立足点是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 两个人的方针总的说都是立足于中日国情、持久作战,不同的是,**的方针立足于依靠人民力量,是以战养战,在战争中发展壮大,更积极,更正确,更有前途。 刘一民想想就知道,历史上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争战,其结果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注定了。因为双方领袖的战争指导方针不同,高下立判。难怪后世有的国民党被俘高级将领曾说,三年解放战争,如果没有美国支持蒋介石,一年就可以结束战争了。 想归想,做好眼前的工作、打好眼前的仗才是根本。所以,一到繁峙,刘一民就命令钱壮飞和贺兴华架起电台,与罗延联系,询问侦察营位置和敌情变化。 罗延报告,侦察营已抵达易县,与115师部队也取得了联系,繁峙到易县交通暂时安全,易县县城尚在日军控制中。 刘一民命令罗延按照命令执行,在易县留一个侦察班,为特战支队带路。 考虑来考虑去,刘一民还是向主席和总部发去了部队抵达繁峙的电报。 总部的回电很快就到,由朱老总、彭老总联名签发的电报很短,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